典藏作家

林文月

林文月

林文月

性別:女
籍貫:臺灣彰化
出生地:上海市
出生日期:1933年9月5日

學經歷

臺灣大學中文系碩士。1969年,赴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研究比較文學。曾任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,美國華盛頓大學、史丹福大學、柏克萊大學,捷克查理斯大學客座教授,現已退休,現為臺灣大學榮譽教授。

簡介

林文月創作文類有論述、散文及傳記,並翻譯日本古典文學。

■ 創作風格

林文月創作文類有論述、散文及傳記,並翻譯日本古典文學。論述主要研究六朝文學,曾翻譯《源氏物語》、《枕草子》,為中日文學交流開創新時代。散文創作則慣以反覆鋪陳、推敲的方式寫作,早期作品充滿思想性,後期有抒情性和記敘性,擅用白描的舒緩筆調,娓娓的翔實記述,讓筆下的事物生動自然的流露情感,沒有激越的哀傷情調及過度黏膩的抒情,平淡中自有純雅的厚度。近年則嘗試不同題材的創作,展現其民胞物與的襟懷,蘊含無限思感。

■ 作家成就

曾獲中興文藝獎章、時報文學獎散文推薦獎、吳魯芹散文獎、國家文藝獎、翻譯成就獎等獎項。

■ 作家書目

  • 《謝靈運及其詩》,台北:臺灣大學,1966年5月。
  • 《澄輝集──古典詩詞初探》,台北:文星書店,1967年6月。
  • 《山水與古典》,台北:純文學出版社,1976年10月。
  • 《六朝文人生活特質與六朝文學》,台北:東華出版社,1979年2月。
  • 《中古文學論叢》,台北:大安出版社,1989年6月。
  • 《中國文化對日本文學的影響》,台北:中央研究院,2002年12月。
  • 《京都一年》,台北:純文學出版社,1971年4月。
  • 《遙遠》,台北:洪範書店,1981年4月。
  • 《午後書房》,台北:洪範書店,1986年2月。
  • 《交談》,台北:九歌出版社,1988年2月。
  • 《作品》,台北:九歌出版社,1993年7月。
  • 《擬古》,台北:洪範書店,1993年9月。
  • 《風文花》,武漢:長江文藝出版社,1993年9月。
  • 《飲酒及與飲酒相關的記憶》,台北:洪範書店,1996年9月。
  • 《夏天的會話》,天津:百花文藝出版社,1997年1月。
  • 《林文月人生情感散文》,長沙:湖南文藝出版社,1998年1月。
  • 《飲膳札記》,台北:洪範書店,1999年4月。
  • 《林文月精選集》,台北:九歌出版社,2002年7月。
  • 《林文月散文精選集》,桂林: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,2003年1月。
  • 《回首》林文月,台北:洪範書店,2004年2月。
  • 《人物速寫》,台北:聯合文學出版社,2004年3月。
  • 《寫我的書》,台北:聯合文學出版社,2006年8月。
  • 《謝靈運》,台北:河洛出版社,1977年5月。
  • 《青山青史──連雅堂傳》,台北:近代中國出版社,1977年10月。
  • 《讀中文系的人》,台北:洪範書店,1978年9月。

■ 評論彙集

  • 黃冠翔:〈重構歷史與人生–論林文月《飲膳札記》的飲食書寫〉,《新地文學》第14期(民國99年12月),頁43-58。
  • 董慧文:〈今日良宴會,著以長相思–談林文月「飲膳札記」的結構〉,《中國語文》第637期(民國99年7月),頁85-96。
  • 陳學祈:〈臺灣書話散文的共性與殊性–以林文月、傅月庵為例〉,《新地文學特刊》(民國99年3月),頁151-171。
  • 陳玉蕾:〈淡雅素顏下的圓熟–淺析林文月散文題材的演變〉,《雄中學報》第11期(民國98年6月),頁1-36。
  • 陳學祈:〈燉煮文字、勾芡回憶:嚐林文月的《飲膳札記》〉,《明道文藝》第395期(民國98年2月),頁41-47。
  • 李京珮:〈鄉愁的顯影–論林文月的京都書寫〉,《應華學報》第4期(民國97年12月),頁203-232。
  • 何寄澎:〈與林文月先生有關的一些記憶〉,《聯合文學》第288期(民國97年10月),頁117-121。
  • 張瑞芬:〈古月今塵–林文月寫譯人生〉,《聯合文學》第288期(民國97年10月),頁122-124。
  • 林韻文:〈追憶生命之美好–論林文月的散文寫作〉,《臺灣文學研究學報》第4期(民國96年4月),頁75-93。
  • 陳伯軒:〈筆端的會話/繪畫–論林文月散文人物書寫的語言藝術〉,《靜宜人文社會學報》1:2(民國96年2月),頁77-98。
  • 張瑞芬:〈非關「寫我」–秋日讀陳淑瑤《瑤草》、林文月《寫我的書》〉,《聯合文學》第264期(民國95年10月),頁68-71。
  • 陳伯軒:〈嚐鮮與懷舊–讀林文月《飲膳札記》〉,《國文天地》第250期(民國95年3月),頁57-59。
  • 何寄澎:〈試論林文月、蔡珠兒的「飲食散文」–兼述臺灣當代散文體式與格調的轉變〉,《臺灣文學研究集刊》第1期(民國95年2月),頁191-206。
  • 〈特輯–溫州街的書房:論林文月散文〉,《聯合文學》第254期(民國94年12月),頁103-106。
  • 陳明姿著、佐藤実希子譯:〈林文月的文學與日本〉,《臺大日本語文研究》第9期(民國94年7月),頁45-80。
  • 葉力慈:〈讀書有感–從「臺灣肉粽」認識林文月〉,《東海大學圖書館館訊》第43期(民國94年4月),頁24-27。
  • 許婉姿:〈作家的心靈,孤寂的分享–再讀林文月「蒼繩與我」〉,《幼獅文藝》第613期(民國94年1月),頁54-57。
  • 黃宗潔:〈林文月飲食散文中的人.情.味–從「蘿蔔糕」一文談起〉,《幼獅文藝》第613期(民國94年1月),頁58-63。
  • 石曉楓:〈傾聽與交談間的節制深情:林文月「人物速寫」評介〉,《金門文藝》第3期(民國93年11月),頁18-19。
  • 蔡振豐:〈優雅的由來–林文月「回首」、「人物速寫」讀後〉,《聯合文學》第235期(民國93年5月),頁26-27。
  • 張瑞芬:〈生命的行旅–讀林文月「回首」與「人物速寫」〉,《文訊》第223期(民國93年5月),頁26-27。
  • 余椒雪:〈林文月散文中的重要意象〉,《國文天地》第214期(民國92年3月),頁27-37。
  • 鄭明娳:〈講評–細讀林文月<江灣路憶往>〉,《文訊》第206期(民國91年12月),頁43。
  • 許秦蓁:〈再現童年記憶的地理版圖–細讀林文月「江灣路憶往」〉,《文訊》第206期(民國91年12月),頁42。
  • 王昌煥:〈樸實清暢、深情至性–林文月「給母親梳頭髮」一文賞析〉,《國文天地》第211期(民國91年12月),頁81-87。
  • 何寄澎:〈林文月散文的特色與文學史意義〉,《明道文藝》第317期(民國91年8月),頁68-75。
  • 林麗如:〈文筆、譯筆與彩筆–專訪林文月教授〉,《文訊》第201期(民國91年7月),頁82-86。
  • 何雅雯:〈林文月《飲膳札記》〉,《文訊》第180期(民國89年10月),頁27-28。
  • 羅宏益:〈擬古與創新–評林文月擬古散文之創作〉,《傳習》第13期(民國84年4月),頁107-114。
  • 何寄澎:〈感傷與喜悅–簡評林文月《作品》〉,《文訊》第95期(民國82年9月),頁20-21。
  • 簡宗梧:〈妙造自然誰與裁–評析林文月的「鑰匙」〉,《空大學訊》第94期(民81年1月),頁18-21。
  • 鄭明娳:〈羞澀的對話–評林文月《交談》〉,《聯合文學》第44期(民國77年6月),頁197-198。
  • 何寄澎:〈真幻之際·物我之間:林文月散文中的生命觀照及胞與情懷 -下-〉,《國文天地》第26期(民國76年7月),頁68-71。
  • 何寄澎:〈真幻之際·物我之間:林文月散文中的生命觀照及胞與情懷 -上-〉,《國文天地》第25期(民國76年6月),頁82-86。
  • 黃秋芳:〈午后書房:林文月的散文世界〉,《自由青年》第694期(民國76年6月),頁36-41。
  • 陳昌明:〈淡中藏美麗: 讀林文月 <午後書房>〉,《文訊》第23期(民國75年4月),頁179-182。